有人说,读《三国演义》的时候,最期待的就是赵云出场,这不仅是因为,赵云的形象最帅,最受欢迎,还因为赵云每次出场,都能够力挽狂澜,只要他一出现,那就不必担心了。例如,穰山之战的时候,刘备被张郃、高览前后包围,差点举剑自刎,赵云一枪刺高览于马下,三十合击败张郃,为刘备解除了危机;汉水之战,黄忠误入埋伏,赵云将他救出重围;夷陵之战,刘备再次遇险,又是赵云的出现,避免了他被乱军所杀。
可是,赵云终究是人,而不是神,纵使作者给他开了巨大的光环,拔高了他的实力,他依旧有狼狈不堪的时候。例如,第一次北伐的时候,他接连阵斩韩德父子五人,令夏侯楙胆寒不已。这个时候,程昱的儿子程武,献计将他引入了埋伏,这就是凤鸣山一战。在这一战中,“赵云被困在垓心,东冲西突,魏军越厚”,他从辰时杀到酉时,差不多十个小时,依旧没能走脱,只能卸甲而坐,仰天大叹曰:‘吾不服老,死于此地矣!’”
然而,就在他绝望的时候,却突然见到了援兵——张飞之子张苞,和关羽之子关兴,每人引五千人前来救援赵云,使赵云脱离了危险,保住了性命。可是,张苞和关兴,算是赵云真正的救命恩人吗?答案是否定的,毕竟他们仅是听令行事,赵云真正的救命恩人,其实另有其人,他是谁呢?
其实,当张苞和关兴前来救援刘备的时候,已经提到了——“丞相恐老将军有失,特遣某引五千兵接应。”也就是说,真正料到赵云必有危险,安排张苞和关兴前来救援的人,是诸葛亮。说到此处,也许有人会说,当时赵云已经年迈,诸葛亮害怕他出问题,派张苞和关兴前来接应,仅是一种正常的安排吧?怎么就一定是料到赵云必有危险了呢?
这还要从入川之战的时候说起,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庞统战死后,刘备打算调诸葛亮入川,并暗示诸葛亮将荆州交给关羽镇守。当交付印信的时候,关羽说了一句“大丈夫既领重任,除死方休”,诸葛亮听关羽说了一个“死”字,便非常不悦,认为这是不祥之兆,结果关羽最终果然因荆州而死。而当诸葛亮准备北伐的时候,赵云同样将死挂在嘴边,而且说了不止一次。
原文写道,诸葛亮劝阻他随军出征的时候,他厉声曰:“大丈夫得死于疆场者,幸也,吾何恨焉?”诸葛亮继续苦劝的时候,他则说“如不教我为先锋,就撞死于阶下!”他说出这样的话,诸葛亮当然不能继续拦着,但是他大约同样预料到了其中的不祥,得知赵云必有一劫,于是特意派出张苞和关兴,让他们二人接应赵云,这才避免了赵云在凤鸣山一战中阵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