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百科

首页 > 常识 >

什么是标准的中餐?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4-12 19:46:17    

中餐与标准化,这是一个争论了多年的老话题,至今依旧困扰着许多人。中餐要不要标准化?中餐应该如何标准化?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还得从30年前说起。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麦当劳、肯德基进入中国,它统一的产品口味、统一的制作工艺、统一的选材要求,从产品到管理,处处放射着标准化的光芒,让国内业者大开眼界,佩服感叹之余,认为“标准化”是中餐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中餐饱受非标准化的病诟,似乎只有标准化才有中餐未来,而非标准化是和落后、愚昧划等号。

三十年来,社会各方力量助推中餐标准化,各种中餐标准化体系接连出台,各种中餐标准化的政府文件不断发布,各种中餐标准化的实践探索此起彼伏。三十年过去了,中餐标准化的进展如何呢?结果很不尽人意,其阻力远远超过预期,“标准化”在中餐的场景里水土不服。

问题出在哪里?中餐不需要标准化吗?显然不是。中餐应该如何标准化?有人认为,中餐需要“选择标准化”,中餐不能“全盘标准化”。全盘标准化会伤害中餐特色之本,不搞标准化会阻碍中餐发展步伐。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把握“选择标准化”呢?

从业态上说,中式快餐可以标准化,中式正餐不适合标准化。这是因为,快餐客户需求是“快”,他们对口味变化诉求不高;同时还因为,快餐产品数量少,制作工艺相对简单,便于把控标准。这正是美国的成功经验,他们把工业体系里的生产模式导入了餐饮企业,从产品制作的标准化,到食材源头的标准化。从经营的标准化,到管理的标准化,发挥得淋漓尽致。标准化不仅提高效率,更是便于复制,也是质量保障。标准化给快餐插上翅膀,飞出了人类餐厅企业商业新高度,这是其他餐饮业态可望不可及的。

从制作程序来看,中式正餐的初加工可以标准化,例如 ,食材的清洗、分割、预热、调味等预制过程,均可以标准化,但烹饪环节则不能标准化,正所谓 “鼎中之变,精妙微纤”,煎炒烹炸,功夫深深,大师高厨之大之高,就体现在这里边。尽管现代智能科技发展神速,但今天的电脑和机械手,还是代替不了大厨的大脑和巧手。初加工的标准化是为正餐艺术化服务的,中式正餐产品的本质是艺术化,产品要丰富多彩,要极具个性,要展现烹饪者的不同艺术风格。这是中餐制作的最高境界,也是中餐的魅力所在。

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大家听过法餐、意大利餐、日餐、泰餐等,很少有人听到“美餐”、“美国菜”这样的词汇。其实,美餐没有在全球令人羡慕的烹饪艺术,只有令人骄傲的快餐连锁模式。中餐不一样,中餐是以多样性著称,是人类烹饪艺术的优秀代表。岂不知,强调中餐全盘标准化,对中华厨艺是一种伤害 。一方面会导致年轻厨师不再钟情于学艺,不再钟情于师徒传承。另一方面,中餐这门传承了几千年的手艺活儿,将会濒临失传。

中餐不能“全盘标准化”,中餐需要“选择标准化”。如果千篇一律,时时处处都要“村准化”,中餐就失去了艺术的基因,最终也失去了中餐的生命。在不断借鉴当代科学技术的同时,中餐艺术应该更加多样化,这恰恰是中餐的特色和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