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宪法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中国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基础,同时也是公民权利的根本法律保障,是依法治国的基本依据,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现行宪法最初于1982年12月4日由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并历经1988年、1993年、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宪法的修改可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
美国宪法是在 1787年制定的。具体来说,它是在1787年5月各州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并在同年9月15日制宪会议通过《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最终,该宪法于1789年3月4日正式生效。
中国大陆的法律体系主要由宪法、行政法、民法、商法、经济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等构成。具体到法律条文的数量,根据2024年11月8日的数据,中国现行有效的法律共计305件,其中包括:宪法1件宪法相关法52件民法商法25件行政法98件经济法86件社会法28件刑法4件诉讼与非诉讼程序
宪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法律:根本法律:处于我国法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有权制定根本法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基本法律:包括民事基本法、刑事基本法以及诉讼法等。普通法律:涵盖各种其他法律,如税法、产品质量法等。行政法律:包括食品卫生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地方性的法规和章程:
宪法需要修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适应新形势和新实践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作出新规范,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实践,对宪法作出适当的修改,有助于更好地实施宪法,发挥宪法的国家根本法作用。确认新成就和宝贵经验此次宪法修改,反映了新时代
中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序言主要介绍我国宪法形成的背景、指导思想、宪法的本质和原则。总纲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国家基本经济文化制度以及行政区域划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详细介绍了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
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用于调整国家行政管理关系,并指导和管理国家的各项行政工作。这些法规通常以条例、办法、实施细则、规定等形式组成,其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高于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发布行政法规需要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
截至202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主要法律包括:刑事法律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法律民法民事诉讼法国家机构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选举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其他基本法律关于设立特别行政区及特别行政区内管理制
行政法规是由 国务院制定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十九条的规定,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并制定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而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的总称。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