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紫璐(山西大学)
微信会推出“已读”功能吗?最近几天,这一话题再上热搜,引发不少讨论。对此,腾讯方面回应:不会提供这个功能,并且“以后也不会”。听闻此言,不少网友长舒一口气。(4月10日 北京日报)
这一话题为何会引发公众的激烈讨论呢?究其根本,在微信“已读”与否话题的背后,是当代人对个人隐私的坚定守护。国内外许多社交平台已经推出了“已读”功能,产生了一些“不良反应”。钉钉的“已读未回”催生出“职场冷暴力”新形态。“已读”标记将人际交往置于透明玻璃房,迫使每个用户成为“即时响应机器”,是对个体生活节奏的干扰。
大众对微信官方“已读”功能的抵制,本质上是在捍卫现代人际关系的最后一块“缓冲地带”。 在移动社交普及的现代生活中,人和人之间的社交距离成为软性弹簧,随时挤压人们的生活空间。正因此,民众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社交压力。或是在忙碌中抽出一段休整的时间,或是情绪崩盘后的缓冲,总之人们需要自主独立掌控的回应节奏,这是对“延迟回应权”的坚持,更是对社交尊严的维护。
这场关于已读功能的讨论,本质上是数字时代人们对技术伦理的深刻反思。 在现代技术发展愈发先进的如今,技术算法、信息茧房、行为追踪等科技逐渐侵占民众的隐私边界,用户对“技术留白”的需求也愈发强烈。如何在快节奏生活中留出独属于自己的一片“净土”,又该如何在技术功能与公众需求之间寻找平衡支点,这些都是留给技术发展时代的重要问题。
大众对微信“已读”的抵制,不仅是用户对某个功能的抵触,更是对人性化社交的集体呼唤。在效率至上的互联网丛林,保留必要的“不透明”与“延迟”,是对人们情感需求的抚慰,也是深层的尊重。在生活压力暴涨的现今,适度的距离感更能维系人际温度,在恰当的时候隐身也许是当代技术伦理应该深度揣摩的规则之一。
黎城农商行北坊分理处多举措推进二季度业务提质增效
2025-04-18清空社交账号的昌敬:没了流量,也没了枷锁
2025-04-18纳雍:“赏花”赏出经济新“花样”
2025-04-17元宝申请成为你的微信好友:当 AI 成为你的社交“新大陆”
2025-04-17伊朗外交部:美矛盾立场被视为缺乏谈判的严肃性和诚意
2025-04-17上市公司积极布局“深海科技” 关键装备国产化迎战略机遇
2025-04-17没钱了!特朗普打算关闭近30个使领馆
2025-04-15高德发布全球首个AI导航智能体:全面提升地图导航体验
2025-04-14从工具到“智能伙伴”:高德AI导航智能体重塑用户出行体验
2025-04-14消博聊“企”来 | 胡庆余堂国药号:借助消博会互联合作平台 做好“中医药+”产业
2025-04-14交通运输部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在建勐关高速公路工程项目“3·2”边坡塌方事故挂牌督办
03-25新疆兵团:特色农业“种”出乡村振兴好“钱”景
03-26今日,光明日报福建日报头版头条联合发文,共赞“山海经”
03-25事发长虹路!多人被拦下!
03-25从小城驶向全球,一辆代步车的市场进阶之旅
03-26繁花与音符共舞!贵阳路边音乐会嗨唱贵安樱花园
03-25上海青浦区总工会协同各部门全面推动落实产改新举措
03-26长城基金杨建华:关注AI产业链新变化
03-26阿布扎比打造全球最完整基因数据库 挖掘DNA“数据金矿”
03-25北京今日下午阵风五六级,最高21℃,夜间高海拔山区雨夹雪
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