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百科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六旬老年人口首破3亿人,保险业将如何探索新范式,深耕养老金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20:31:00    

来源:喻观财经

|俞燕

|吴戈

出品|喻观财经

今年1月,国家统计局国新办发布的一组数据,引起了广泛关注。

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31031万人,首次突破3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2023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6%。

这意味着,每10个人中,便有2个人是60岁以上老人。截至目前,全球人口超过3亿的国家只有中国、印度和美国三个国家。

当首批“85后”也已迈入不惑之年,聚在一起不是交流养生就是探讨养老,我国作为中度老龄化社会变得如此具象。

为了积极应对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近年来关乎养老的政策频出。仅今年三月,便有四份文件提及养老的问题。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要加快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实施好个人养老金制度。

而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相关措辞则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时隔一年,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已从“积极发展”变为“加快发展”,其迫切感已不言而喻。

这种迫切感亦体现在政府工作报告披露的当日(3月5日),国办发布的《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其中提出,要健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养老金融体系,强化银发经济金融支持,促进中国式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

3月16日,中办、国办联合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亦提出,要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

3月2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了未来五年养老金融的愿景目标:逐步建立起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体系,建立多元主体参与、多类产品供给,有效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商业养老金融体系,基本建成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与金融服务紧密衔接,相互支撑的融资和保险保障体系等。

在银发经济时代,积极构建个人养老金产品和服务体系,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乃至将养老金融作为保险业增长的第二曲线,已成为诸保险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

保险公司应如何破解养老难题?作为金融央企和寿险头雁,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人寿寿险”,601628.SH,2628.HK)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同时立足公司自身战略,深耕养老金融领域,致力于成为个人养老金业务的领航者。

锚定新战略,谋定养老金融“规划图”

中等老龄化逼近之际,发展养老金融,已成为不可回避的时代命题。中央高层和金融监管部门,十余年来推出了一系列关乎养老金融的新政,助力金融机构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从201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到2019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到2022年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再到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做好养老金融等“五篇大文章”,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路径和措施已日渐清晰。

2024年12月12日,五部委发布《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三支柱养老金体系的制度框架构建至此完成。次日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 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中国式养老事业的概念,明确了养老金融体系的建设目标,明确提出到2028年,养老金融体系要基本建立,养老金融产品和业态逐步丰富。到2035年则要基本实现中国特色金融和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政策带来的新机遇面前,诸保险公司根据各自的战略和发展重点,勾画各自的养老金融发展“规划图”。

2024年6月,中国人寿集团和寿险公司董事长蔡希良在2024陆家嘴论坛“银发经济与养老金融”全体大会上指出,发展养老金融应该要把握好这个功能定位,在顶层设计、激励政策以及产品服务的提供等各个方面,切实体现政策的一致性和目标的一致性,引导广大社会民众通过科学规划,为老年生活提供稳定、可期的现金流,健康医疗等必要的风险保障,从而做好14亿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等事项,让老年生活无忧虑,生命旅程有尊严。

为了科学研究、把准定位,以改革创新的思维和方式推进高质量发展,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今年1月在集团的工作会上,中国人寿推出了新战略——333战略。该战略提出的三大新增长极,其中之一便是养老,并对这个新增长极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全面加快养老金融跨越发展

中国人寿寿险一直大力践行养老金融。2022年11月25日,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开闸,中国人寿寿险成为首批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的保险公司。在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实施的首日,中国人寿寿险便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高效的行动力,成功签下第一单,打响了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的“第一枪”。

2024年是中国人寿大力推动个人养老金业务发展的一年,当年个人养老金业务的新单保费16.2亿元。2025年是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铺开的首年。截至1月底,中国人寿寿险已为全国超22万客户提供个人养老金保险服务。

近年来,“保险+康养”已成为保险业的一大趋势。在具体模式上,各保险公司则有不同的实现路径和范式。蔡希良此前曾在论坛上指出,促进养老金融与养老产业的高效互动,可以为提升养老产业的可持续性创造更好的条件。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可以通过养老金融+养老服务、养老金融+健康管理,探索养老金融与养老产业的深度协同来破解养老产业低盈利所带来的难题

就中国人寿而言,近年来积极探索符合国情、具有国寿特色的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模式,构建“让子女放心、让老人安心”的养老生态建设理念,稳步推进养老服务多方式供给。

截至目前,中国人寿已累计在15个城市布局养老服务,拥有18个机构养老项目,推出三款“随心居”旅居产品,积极推进CCRC养老社区、城心养老公寓、康养旅居三条产品线落地。

以创新之力,构建多元产品矩阵

央行前行长、现任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周小川在2020年发表的一篇曾被刷屏的文章《拓展通货膨胀的概念与度量》指出,预期寿命比以往延长,会带来养老金通胀的问题。通胀预期可能包含了居民和家庭对于养老、医疗等成本的变动趋势。

因此,与以往相比,除了教育、住房支出,目前普通老百姓的“在支出篮子”里还必须考虑对养老、医疗的支出。人们需要早日规划好未来的晚年生活,而商业养老保险无疑是规避养老通胀的选择之一。

养老产品和服务是保险公司与客户最直接的触点,也是决定保险公司市场影响力的立足点。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以来,截至今年1月,市场上已有900多款个人养老金专项产品,其中保险产品有177款,占比18.5%。不过,仍有专家指出,目前个人养老金产品依然存在同质化,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尚未完全满足,需要加大创新力度。

通过深入调研市场需求,中国人寿寿险积极拓展创新边界,结合不同年龄层次、收入水平人群的特点,围绕个人养老金产品运作安全、成熟稳定、侧重长期保值等基本特征,在保障稳定性、收益性等方面下足功夫。

比如,针对年轻客群偏好灵活、高收益的特点,中国人寿寿险推出可匹配投保灵活、保障多元、账户保底稳健增值的产品,其中失能护理的周全保障和终身领取的养老托付,符合临近退休的人群的实际需求。

截至目前,中国人寿寿险在售的12款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涵盖年金保险、两全保险、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等多种类型,从传统养老保险到创新型养老产品,个人养老金产品矩阵已初步构建成形,可以满足客户个性化养老规划需求。

合适的保险产品触达合适的保险消费者,需要一个桥梁——保险代理人。个人养老金制度开闸仅有两年时间,还是新生事物。为了让保险消费者了解和接受这个产品新形态,首先要让保险代理人熟悉个人养老金制度及产品特性。

为此,中国人寿寿险开展了全面且深入的培训,帮助代理人快速理解个人养老金政策、税收优惠细则以及公司各类个人养老金产品的特点与优势。通过专业讲师授课、案例分析、模拟销售等多元化培训方式,提升代理人的专业素养,使其在面对客户时能够准确、清晰地阐述产品价值,尤其是税优和养老的双重属性。

为了提升客户服务体验,中国人寿寿险搭建了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平台,在拓宽购买渠道和提高购买便捷性上下足功夫。优化了官方APP和官网功能,在“中国人寿寿险”手机APP设置了个人养老金专区,客户可以便捷地进行产品查询、投保咨询、账户管理等操作,同时还制作个养计算器等便捷工具,为客户提供规划建议。

为了更好地触达消费者,中国人寿寿险的个人养老金产品还入驻了电子社保卡APP和石化金融APP等多个消费场景平台,拓宽了客户获取渠道。

经过两年的实践,中国人寿寿险以创新之力破解养老难题,如今已建立了覆盖青年至老年、储蓄至保障的多维度产品体系,助力客户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享”。

行稳致远,双轮投资坚守长期主义

自从2024年4月高层有关会议首次提出“壮大耐心资本”以来,耐心资本(Patient Capital)这一概念便风行于金融业。

秉持长期主义,培养耐心资本,需要培育长期投资的市场生态,完善适配长期投资的基础制度,构建支持长钱长投的政策体系。为此,高层相继推出《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新政,完善“长钱长投”制度环境。

与短期资金相比,长期投资更需要实现长期性、安全性、收益性的平衡。资金安全是养老规划的核心诉求,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投资收益稳健,是致力于养老金融布局的寿险公司坚守长期主义的基石,亦是个人养老金行稳致远、穿越周期的底气。

正如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在公开演讲时所言,产品设计和提高产品收益率是第三支柱发展起来的关键。个人养老金产品要符合长久期资产配置的特征,并获得与之匹配的投资收益率。

如何提高养老金融产品的投资收益率?有业内人士指出,保险公司受久期的限制,不仅要考虑投资收益,还要考虑负债问题和流动性问题,需要在重重约束条件下做出最优的投资决策,与投资组合的有效配置息息相关。

作为心怀“国之大者”的金融央企,中国人寿寿险始终将让客户“投得安心、领得放心”置于首位,将守住客户的“养老钱袋子”作为本分,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审慎投资理念,凭借超6万亿元的雄厚投资资产规模,精心构建起“稳健型 + 进取型”双轮驱动的产品策略。

秉持这一双轮驱动策略,2024年中国人寿寿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账户险投资组合账户(B)和投资组合账户(A)的结算利率分别为3.3%3.1%。通过实实在在的数据,诠释着对客户养老资金的稳健保障。

养老产业是长坡厚雪的行业,唯有坚守长期主义,方能穿越周期,抵达彼岸。

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