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百科

首页 > 实时讯息 >

企业发展难题如何“破冰”?山东推行总审计师制度“一箭双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07:15:00    

4月9日,位于济南市槐荫区的德迈国际信息产业园三期二标段施工现场,工程建设正在热火朝天地推进。

眼下这座承载了335家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企业的产业集聚高地,开发和招商曾一度陷入停滞。随着山东创新推行国有企业总审计师制度,一笔关键投资的顺利延长,帮助企业重新回到了发展的正轨。

2022年,济南产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开展内部审计时发现,一笔投资于民营资本侨商侨资项目的专项基金逐步进入退出期。然而,由于多方影响,受资企业资金较为紧张,投资难以如期退出。这笔投资曾为德迈国际信息产业园建设及金恒丰科技集团工业打印机等项目落地济南提供重要帮扶,此时如何退出,让企业陷入了两难。

“产业投资一方面看重安全和回报,另一方面也注重对产业的孵化培育和对企业的扶持。利用我们自身的资源和协同优势帮助被投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是国有投资机构的职责所在。”济南产发集团风控审计部负责人杨亚男告诉记者,按照以往的审计思路,投资到期就要启动程序退出。但在当时,这么做相当于直接剥夺了被投企业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也违背了集团投资的初衷,怎么看都不是一个最优解。

在对市属国有企业开展审计调查时,济南市审计局也关注到产发集团面临的投资困境并提出整改意见,一场由制度创新带来的转机随之到来。

2023年,山东积极推动审计管理体制革新,济南市率先针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推行总审计师制度,济南住房公积金中心计划财务处处长刘学兰,被派到济南产发集团担任总审计师。她带领团队多方咨询、查找相关审计政策,提出解决思路,在保障国有资本安全的前提下,与企业协商形成了投资逐步退出方案,为受困企业提供了平稳过渡空间,摆在两家企业面前的难题终于“破冰”。

“审计整改并非只有一种刻板标准,内审需要监督和服务并重。利用我们专业性、独立性的优势,促进政策的正确解读,助力企业合规管理的同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才能达到服务实体经济的目的。”刘学兰说。

解除了后顾之忧,德迈国际产业集团全力推进产业园建设,先后吸引了山东大学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华纳新能源等一批优质项目落地,2024年园区总产值超过180亿元,济南产发集团的这项投资逐渐迎来了二次投资窗口期。“目前,园区的一期和二期已经交付,三期一标段工程建设顺利完成。入园企业中有5家上市企业、7家瞪羚企业、8家专精特新企业、27家高新技术企业,产业聚集效益初步显现,我们最大的难关基本上渡过了。”德迈国际产业集团副总裁李铭说。

近年来,济南产发集团积极改革内部审计组织架构,成立了党委审计委员会。“在党委审计委员会领导下,总审计师充分参与集团内审领域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全过程,不仅健全了集团的内审领导体系,也把风险防控从‘事后查’提到了‘事前防’,有效促进了集团规范管理和科学决策。”济南产发集团董事长黄蓓说。

总审计师像扎根企业内部的“安全导航仪”,既预警风险,又指明出路。据统计,济南市属国有企业总审计师制度实施近两年来,14家市属国有企业共完成各类内部审计项目303个,发现各类问题2517个,提出各类意见建议被采纳1546条。去年,省委审计委员会出台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内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建立总审计师制度,总审计师协助党组织、董事会管理内部审计工作。

“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推行总审计师制度,有利于及早预警和防范国有经济运行中苗头性、倾向性的风险隐患,提升企业的科学决策水平,让审计监督更好地促进企业增收节支,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省审计厅内部审计指导中心主任时艳说。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刘童 通讯员 邵彩霞 赵宝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