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百科

首页 > 实时讯息 >

医院推进生育“友好”服务 为孕产妇幸福“加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1:19:00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李晓青 娜扎开提 ·柯尤木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我国今年的宣传主题为“保障母婴健康呵护祖国未来”。在乌鲁木齐,不少医疗机构正在持续推进生育友好医院建设,从空间环境、诊疗流程、服务模式等多环节,优化生育医疗保健服务,持续提升群众服务体验。

  去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印发《关于推进生育友好医院建设的意见》,鼓励引导助产医疗机构开展生育友好医院建设,到2030年,生育友好医院在助产医疗机构中的比例力争达到90%,生育友好理念在助产医疗机构内深入人心。

  环境升级更“友好”

  4月7日,在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乌鲁木齐儿童医院)分院围产门诊候诊区,孕妇们手持温热的开水坐在柔软的皮质沙发上翻阅自己的《母子健康手册》。

  《生育友好医院建设指南》提出,医院需优化空间布局,营造安全、舒适、隐私的诊疗环境。在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乌鲁木齐儿童医院)分院产科门诊,这一理念已转化为看得见的温度。

  “以前候诊区的铁皮椅子冬天冰凉,孕妇坐久了容易腹痛。我们就全部更换为皮质沙发,还增设了自助血压仪、温水供应点。”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乌鲁木齐儿童医院)产科门诊主任王焱指着焕然一新的候诊区介绍。

  记者看到,胎心监护室门口悬挂着蕾丝布帘,诊室严格执行“一人一诊室”,B超、采血、心电图等检查均集中在同一楼层,避免孕产妇奔波。

  在新医大二附院,产科病房,以改善住院环境条件、促进温馨舒适分娩为重点,设置了单人间、两人间以及多人间,满足孕产妇多元化需求。

  硬件升级的背后,是人文关怀的深层渗透。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位于医院10楼的妇产科病区设有4间VIP单人间和智能化产房,配备远程胎监设备和产后康复仪器。

  “我们引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免开机费开展了20多台妇科手术,提升复杂病例救治精准度。”该院妇产科主任沙静表示,医院近年专项拨款更新产床、购置3台盆底康复仪,让患者从“治病”转向“舒适疗愈”。

  关爱“早”出发

  “目前B超显示胎心胎芽发育正常!”4月9日上午,在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34岁的赵瑜(化名)听到医生的话,泪水瞬间涌出眼眶。

  “以前总听说怀孕前三个月最危险,但不知道该找谁问,现在一怀孕就能得到专业指导,心里踏实多了。”赵瑜说。

  赵瑜体重89公斤,合并高血压、高血糖,经历过3次胎停育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目前,已经在该院早孕关爱门诊专家团队的护航下平稳进入了孕中期。

  今年,为进一步优化孕早期健康服务,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早孕关爱门诊开诊,为早孕期女性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系统性、专业化的孕早期诊疗与健康管理,优化“筛查-干预-管理-转诊”全链条服务。

  “孕早期是胚胎器官分化关键期,也是建立健康管理基线的黄金时段。”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医师米丽邦古丽 ·吾布里说,孕早期往往伴随着诸多不确定与担忧,初次怀孕的各种症状、指标变化都可能让孕妇困惑焦虑,而早孕是孕期管理的关键阶段,直接关系到母婴健康,通过科学的保健、营养补充和定期检查,可以有效降低风险,确保胎儿健康发育。

  在该院早孕关爱门诊,每周孕早期就诊人次达300人次,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家族史和检查结果,筛查高危妊娠,如高龄孕妇、多胎妊娠、慢性疾病患者等。

  “针对高危孕妇,我们多学科专家团队会为她制定个性化的监测和治疗方案,降低妊娠风险。”米丽邦古丽 ·吾布里说,通过早孕关爱门诊的全面管理和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早产、流产、胎儿畸形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生育健康的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共同期盼。多年来,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致力全疆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和网络建设,大幅提升辖区筛查率,承担了全疆90%以上的产前筛查和诊断工作。先进的基因筛查诊断技术和完善的服务网络,让全疆孕产妇足不出疆就可以享受到国内一流产前诊断中心同质化的出生缺陷防治技术服务。

  记者从该院了解到,产前诊断中心持续为患者提供优生遗传咨询、医学影像产前诊断、细胞遗传学产前诊断等全方位的服务,把好“生命起点”关,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一站式”服务呵护身心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多家医疗机构聚焦孕产妇现实关切,在孕前准备、孕期保健、产时处理、产后康复等环节提供“一站式”服务,让“生育友好医院”建设深入人心。

  32岁的刘莹(化名)是一名新手妈妈,产后不久的一次剧烈咳嗽后,她惊恐地发现裤子已被尿液浸透。“就像突然失去身体控制权。”

  在进行产后42天体检时,新医大二附院妇科主任薄晓莉为刘莹仔细评估,结果显示,她的盆底肌力评估仅为 40 分,被确诊为压力性尿失禁,随后,薄晓莉为她制定了个性化的产后康复计划。

  据介绍,女性的盆底是一个由肌肉、筋膜和韧带构成的精密“网状结构”,像一张柔韧的吊床,承托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器官。怀孕分娩、长期便秘、慢性咳嗽或年龄增长,都可能让这张“吊床”逐渐松弛,导致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如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等问题。

  “妊娠和分娩是引起盆底功能障碍的最主要原因。尤其对于多胎、难产、分娩巨大儿等情况的产妇来说,更容易发生。产后42天评估盆底功能,在黄金时期及时进行盆底康复,能更好防治盆底疾病。”薄晓莉说。

  在该院妇科产后康复中心,多学科医护团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针对妇女产后的心理和生理变化进行主动性、系统的康复指导和训练,包括对产妇心理以及产后子宫、阴道、盆底、乳房、形体、内分泌、营养等内容的咨询、指导和调整,帮助产妇在分娩后1年内身体和精神状态得到快速、全面的健康恢复。

  在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乌鲁木齐儿童医院)产科门诊,针对不同需求,该医院细化服务场景,开设了高危妊娠门诊为糖尿病、高血压孕妇定制方案;开设助产门诊让36周后孕妇对接分娩助产士,通过模拟分娩缓解焦虑;开设早孕关爱门诊提供流产后中医理疗、心理疏导,降低重复流产率;还开设分娩镇痛门诊,让孕妇提前了解阵痛方式、认识麻醉师。

  该门诊副主任医师白翠颖介绍,医院持续加大对孕产妇及家庭的健康教育,开设孕妇学校,开展母乳喂养、科学坐月子课程,2024年参与家庭超2000人次。

  全力保障母婴安全

  生育友好需从“安全感”发力。

  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乌鲁木齐儿童医院)分院构建的“云平台+社区联动”模式,成为破解高危孕产妇管理难题的关键。

  “孕妇在社区建档时,信息即同步至医院云平台。我们二次完善,这样她即便是因为突发情况去其他医院就诊,也能看到详细的信息记录。”主管护师马丽打开电脑展示系统:一位妊娠合并高血压的34岁孕妇被标记为“橙色高危”,记录着她孕期血糖、血压数据等。

  最终,在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乌鲁木齐儿童医院)医护联合社区工作人员护航下,这位高危孕妇平安分娩。这得益于国家推行的“五色管理制度” — —按风险等级将孕妇分为绿、黄、橙、红、紫5类,红色(高危)患者需专案管理、全程追踪。

  “胎盘早剥产妇从确诊到胎儿娩出最快仅15分钟!” 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乌鲁木齐儿童医院)产科门诊副主任医师白翠颖回忆起前几日发生的一场惊险抢救:一名32周孕妇因腹痛就诊,B超提示胎盘早剥后,门诊医生直联手术室、麻醉科、新生儿科,通过绿色通道跳过所有手续,母婴最终转危为安。

  “我们要求所有紧急剖宫产在30分钟内取出胎儿,输血科优先保障用血。”兵团医院妇产科主任沙静说,近3年该院产后出血抢救成功率达100%,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也处于国家要求水平以下。

  目前,兵团医院妇产科团队由24名医生和26名护理人员组成,其中高级职称医生占比达1/4,学科带头人与骨干医生力量充足。该院通过 “稳队伍+强培训+重技术”的三维策略,构建起一支“结构合理、技术过硬、响应高效”的人才梯队,成为新疆地区母婴危重症救治和盆底康复领域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