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百科

首页 > 实时讯息 >

“江浙智慧”赋能宜章文旅:浙江文旅专家梁雪松为宜章开出“沉浸式”发展良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11:11:00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刘继香 焦阳 郴州报道

当耗资1.2亿的野奢民宿“莽山梵墅”遇上导航都找不到的村道,当瑶族文化深藏莽山景区,却还在为景区文化迭代升级伤透脑筋,湖南宜章的文旅产业,正迎来一场“江浙式”的思维碰撞。

梁雪松(左四)调研腊元古村

4月14日至16日,浙江工业大学教授、旅游管理专家梁雪松深入宜章乡村、景区和红色教育基地,用“细节控”的犀利眼光和“金句频出”的江浙智慧,为当地文旅融合把脉问诊,开出了一剂“年轻化、高质感”的转型良方。

梁雪松调研腊元古村。

民宿界的“扫地僧”,需要一场“反差萌”营销

“推门是‘非洲’,进门是‘欧洲’——这反差感,本身就是流量密码!”在房价8888元的“莽山梵墅”温泉民宿,梁雪松一针见血。这家仅有7套客房的“野奢天花板”,混搭了中式、东南亚和西式风格,却深藏于普通村落中。“与其抱怨环境,不如把‘违和感’变成特色。”他建议:“打田园牌,建稻田酒店,种彩色稻田,打造‘窗外风景’,让客人体验‘稻田里的欧洲’——种田就是种流量!”

作为曾在日本、中国香港深耕旅游行业20年的“实战派”,梁雪松连马桶是否全自动、淋浴干湿分离、床垫是否舒适都要亲自测试。“高端民宿的竞争力,藏在游客拿起手机拍照的每一个细节里。”

梁雪松调研莽山梵墅。

莽山景区升级战:让云会唱歌,让树跳广场舞

“海拔1314米?赶紧做个‘一生一世喊歌台’!”

“会唱歌的云,跳广场舞的树——文旅IP要会玩梗。”

面对莽山创5A的难点痛点堵点,梁雪松的“江浙脑洞”彻底放飞。前有爱情喊歌台,中有“长相守”夫妻树,后有“爱情之果”红豆杉籽文创产品;“自然景观+艺术”,邀请艺术家打造“云上美术馆”,让杜鹃花海变成“大地艺术展”;“服务体验+仪式感”,游客投诉?第一时间送上一杯莽山云雾茶——差评变口碑!“文旅融合不是贴标签,而是让文化‘活’成游客朋友圈的爆款内容。”梁雪松直言。

梁雪松调研莽山旅游区。

年轻人为什么不爱逛故居?

在邓中夏故居,梁雪松指着墙上的指示牌皱眉:“游客拍照还得P掉这些牌子,历史再好也难出片。”他的建议很“Z世代”,“红色文旅可以很潮”,开发“邓中夏青年语录”盲盒,用剧本杀还原革命故事。“服务要懂‘社媒逻辑’”,在景区设置“打卡灯塔”,提供免费Wi-Fi和充电宝——“游客发九宫格,就是最好的推广,”梁雪松说。

梁雪松调研邓中夏故居。

宜章缺的不是资源,是“脑洞”和“链路”

“自然资源‘躺平’,文化资源‘沉睡’——这是县域文旅的通病。”梁雪松总结宜章痛点,交通像“拆盲盒”,导航不精准,公交等不到;无IP,缺文创,还差一句代表莽山的网红语;人才“孔雀东南飞”,专业运营团队严重缺乏。

他的“江浙解法”很犀利,用‘反差感’定位,打造‘中国最野奢的民宿’,对标莫干山但更原生态;“高校+地方”联名,与浙江高校合作开设“文旅短训班”,培养懂短视频、会策划的“新旅游人”;结合莽山艺术性、趣味性和文化性,推出出圈网红语;让村民当网红,培训本地人直播带货瑶族手工艺,“主客共享”才能可持续。

梁雪松调研莽山燕子岩景区。

文旅没有标准答案,但江浙有“参考答案”

从莫干山的民宿集群到乌镇的戏剧节,浙江经验告诉宜章,高端不等于高价,网红不等于低质——文旅的终极战场,在游客的手机相册和朋友圈里。

正如梁雪松所说:“当稻田变成风景,投诉变成故事,瑶歌变成BGM(背景音乐),宜章的‘诗和远方’,自会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