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百科

首页 > 实时讯息 >

小小食用菌撑开朵朵“致富伞”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5:09:00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食用菌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业产值总体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小小的食用菌已成为我国继粮、油、菜、果之后的“第五大农作物”,不仅充分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食物需求,也让越来越多农户“鼓”起了钱袋子。

“这一茬摘完了马上就能上市,现在已经有客户提前预订了。”近日,在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虎头崖镇沟邓家村的食用菌种植大棚里,种植户邓晓东看着长势喜人的平菇笑着说。

  2024年,邓晓东成立了莱州市沟邓菇农农业专业合作社,并精心挑选了市面上需求量较大的8个食用菌品种种植。“我们一共有6个食用菌种植大棚,3个冬棚(朝北)、3个暖棚(朝南),分别种植了猴头菇、杏鲍菇、滑子菇、鸡腿菇、花脸菇等食用菌,为了提高产量和产品的口感,使用了木腐和草腐两种种植方式,还在高校农业老师的指导下,采用了熟料栽培技术。”邓晓东表示,规模化、专业化的种植模式,让他的食用菌在虎头崖镇一下子打开了市场,在莱州市也有了名气。从今年2月开始,邓晓东和工人们一茬又一茬地收菇、出菇。一个菌棒能出4—5茬菇,可以持续出菇到6月。邓晓东在6个大棚里共培植了1.5万袋菌棒,总产量预计在2万公斤左右。“你闻闻这个,菇味是不是非常浓郁?”邓晓东向记者介绍,这个品种可是个宝贝,它的名字叫金顶侧耳,老百姓叫它榆黄蘑,不少顾客指名要这个。

  种得好也要卖得出,邓晓东积极探索多元化的销售渠道,除了传统的线下批发、零售,他还打通了线上渠道,通过电商平台将新鲜的食用菌销往各地。

  与此同时,邓晓东不忘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收。他介绍,现在的食用菌种植大棚比过去先进很多,种植管理简单易学,只需要每天晚上给大棚浇水提高湿度即可,而且菌棒都是用玉米棒等农产品废弃物做的。对于村民来说,从事菌棒制作、菌种接种、蘑菇采摘等工作,等于在家门口实现了稳定就业,能给家庭带来可观的收入。“我在食用菌大棚里干活,一天能挣100多块钱,还能照顾家里,比出去打工强多了。”工人邓大姐说。

  据了解,为推动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虎头崖镇政府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一方面,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为菇农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另一方面,加大对食用菌产业的扶持力度,在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种植户扩大规模、提升品质。如今,虎头崖镇的食用菌产业已颇具规模,种植的平菇、香菇、金针菇等畅销市场,成为当地农业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谈及未来发展,邓晓东信心满满:“我准备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引进更多优良品种,带动更多村民种植食用菌,为乡村振兴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阿木尔镇,王玉海和高桂杰夫妇种植食用菌已有20多年,是当地这一领域的土专家、带头人。

  20多年前,王玉海、高桂杰下岗,这一突然的转变打破了他们原本平静的生活。但这对夫妻没有被困境击退,而是毅然走上创业之路,开始种植木耳。

  夫妻俩白天在塑料棚内悉心照料菌包,晚上研究种植技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发现挪开遮阴棚上的枝条,木耳反而长得更好,便开始尝试进行露天种植木耳。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夫妻俩进行露天种植的第一年就遇到发山水,4万袋菌包被冲走大半。面对经济损失,他们并没有灰心,而是总结教训、重整旗鼓,更加精心细致地种植黑木耳,此后种植规模一度达到了60万袋。

  种植规模有了,产品销路却成了问题。2017年,高桂杰把8000多斤干品木耳运到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市的绥阳黑木耳大市场进行销售,但因产品在市场上不被认可,只能低价出售,赔了20多万元。

  在这期间,高桂杰发现品相好的木耳特别有市场。回去后,夫妻俩便引进了新品种,并改进了种植技术,将菌包由12个眼出芽增加到100个眼出芽,实现了种植有根木耳向种植无根木耳的转变。王玉海介绍说:“种植有根木耳时,要雇10个人采摘、11个人切根,费时费人工。无根木耳不但节省了成本,也更好满足了市场需求。”

  为了进一步拓宽销路,2018年,高桂杰先是在阿木尔镇繁华路段摆摊销售木耳,后又开了山产品专卖店,形成了“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恰逢阿木尔林业局大力发展电商经济,王玉海、高桂杰种植的黑木耳搭上了“电商快车”,销往了全国各地。由此,夫妻俩的食用菌种植走上了规模化、标准化之路。

  2022年,因引进的二级菌有质量问题,王玉海、高桂杰培育的14万袋三级菌发生了菌种退化,赔了20多万元,对夫妻俩来说,这无疑是又一次打击。但骨子里的倔强让他们咬着牙继续坚持。“我家老王是盯着一口井深挖,直到有水的人。”高桂杰说。此后,他们改进了全自动窝口传输一体机、立式反烧锅炉等生产设备,实现了装袋、窝口、插棒一台机器完成,尤其是投入使用的立式反烧锅炉,利用废弃菌包作燃料,既解决了菌包污染环境问题,又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今年,正当王玉海、高桂杰盘算如何进一步做好食用菌产业时,又遇到了原料难题。阿木尔林业局得知情况后,将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的桦木剩余物作为原料提供给了夫妻俩,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桦木原料含有多糖等营养成分,加之我们这气候冷凉、生态优良,种出的木耳口感顺滑,泡发率达到了1:15,很受客户青睐。现在,除了国内各地,我们的木耳还卖到了美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高桂杰笑着说。

(耿鹏举 高 伟 官扬扬 王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