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金刚在温棚育苗。记者 李阳阳 摄
如今的十里铺村环境优美。资料图片
“去年,我们村村集体收入达103万元,人均收入19400元,高出西夏区农村人均收入6.3%。”4月10日,西夏区兴泾镇十里铺村驻村第一书记苟元珠说道。
十里铺村是个移民村,也是个多民族融合村,居住着汉族、回族、彝族等多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达98%。“我们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各个环节,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昔日的荒沙滩已变身‘和美十里’。”苟元珠说道。
环境好
沙子路成花道 土坯房变居民区
“1988年,我14岁,跟着父母从泾源县搬到这儿。那时候这儿啥都没有。”十里铺村回族村民马四花拉开了回忆的大门,却仅用“干沙滩、土坯房、沙子路”9个字就勾勒出了当年十里铺村的全景图。
“过去和现在真是没法儿比,我们村现在多漂亮!”马四花的丈夫马永全接过了话头。
50岁出头的马永全近来格外注重养生,每日沿村庄健步走。他从村口的小微公园起步,眼下这里春景正盛,碧桃粉瓣灼灼,垂柳将新绿晕染成烟,迎春花缀满藤蔓,沿着蜿蜒向前的健步道不觉间已横穿公园。
向西,马永全经过如棋盘般整齐布局的居民区,林木护道,花草绕房,巷道整洁。道路尽头转折向南,十里铺村壮大村集体经济示范园豁然出现在眼前,18栋现代化温棚一字排开,彩绘外墙默默讲述着振兴乡村的豪情壮志。与之对望的景观水系为村庄增添了灵动之气。西行数十步,民族团结长廊用一段段文字、一张张照片,将十里铺村各族群众团结奋斗的生动画卷徐徐拉开。
穿过长廊,一路向北直到村中心的位置,就到了十里铺商业街——十里大街,这条笔直的大街直通西夏区主干道文昌街。马四花和马永全的夫妻店——秘制麻辣烫凉皮店是这条街上的旺铺。
产业兴
小商铺成就大梦想
近年来,十里铺村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产业发展,马四花既是见证者,也是产业发展的受益者。10年前,马四花决定开店时,全家仅有4000元积蓄,甚至不能满足她创业的开销。当时,十里大街上仅有几家商铺,商铺内的设施不是很好。没有上下水,冬天马永全在院子洗菜,要边洗边暖手,还得把脏水一桶桶拎到院子外去倒。
2017年到2020年间,十里铺村先后实施了拆除私搭乱建、环境卫生整治、亮化、绿化等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这期间,还对十里大街进行了提升改造,形成了如今设施齐全、环境整洁、风格统一的徽派商业街。
“改造后,客流量增加了。以前,我们家一天最多卖500元,现在生意好时一天能卖1200多元。”马四花介绍,依靠这家小店,她供养出了两个大学生,今年大女儿就要研究生毕业了。
事实上,像马四花这样的创业者十里铺村还有很多。目前,十里大街上共有商铺57家,涵盖餐饮、百货、美发等各个方面,其中年营业额70万元以上的店铺有8家。
“我们商业街上虽然店铺越来越多,各民族的店主都有,但是我们大家团结互助,像一家人一样。比如谁家没有米面油了,大家都会热心地帮忙。”说这话的,是年营业额百万元店铺“老哈叔羊肉搓面馆”的店主马兴国。2019年,马兴国为村里捐赠过粮油肉等物资,平日里,对行动不便、生活困难的老人,店里会主动配送餐食,并低价销售。不仅如此,他还为十里铺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
这些年,有些人因产业兴而过上幸福生活,也有些人回到村子发展产业,带动更多乡亲过好日子。“她看我们在这儿干活挺好的,还能加她一个不?”温棚前,村民马青青指着一旁的好友,怯懦地向育苗大户马金刚问道。“能行,干多久都行。干一个小时,我就给结一个小时的现钱。”马金刚爽快地回答。
育新机
“新农人”带头助共富
回族群众马金刚是十里铺村致富带头人,他从事育苗行业已有20多年的时间,依靠着好口碑,苗种远销全国各地。这些年,马金刚又跟上了电商的潮流,除线下销售外,还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销售秧苗,销售量逐年增加,年育苗量达4000万株。去年,他回到村子承包了11栋温棚。
“我回来,就是要带着我们村各族群众一起共同致富。”马金刚介绍,温棚平均每天需要用工30人,即便是五六十岁的人也可以在这里务工。去年人工工资发放了30多万元。每年4月,十里铺村村民开始陆续在院子里种植各类蔬菜,此时,马金刚总会送一些秧苗给村民,汉族群众马明学家的茄子、辣子秧苗是马金刚送的,回族群众兰金宁家的西红柿秧苗也是马金刚送的……
事实上,得到帮助的不止十里铺村村民,每当马金刚到外地送苗,看到困难群众买不起秧苗,他都会毫不犹豫地送上几十株秧苗。最让马金刚自豪的是,他儿子也跟他一样,主动帮助身边的人,小到利用家里的打印机帮助各族邻里打印学习资料,大到与家里商量为村上4户困难学子捐资助学。
“近年来,我们村实施各族群众共同富裕提升行动,着力推动经济互嵌共富家园建设,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富的民族团结氛围浓厚。”苟元珠介绍,目前该村拥有以温棚区为代表的一产,以肉牛分割加工车间为代表的二产以及以商业街、休闲采摘为代表的三产。一二三产协同融合发展,不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更多致富的可能,也拉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增收。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后,能够更有力地服务村民,例如十里铺村通过举办各类文体活动,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其中。
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李阳阳
从土坯房到徽派街 从荒沙滩到“和美十里” 村子的“逆袭剧本” 各族群众一起书写
2025-04-2210万块买SUV怎么选?这4款车一定要看!
2025-04-21从文博会到广交会,这名上海老板又“爆单”了!
2025-04-19济南一老人险被骗走160余万元,警方重要提醒
2025-04-19永诚保险盈利五年后逆势巨亏,都是极端天气惹的祸?公司去年多次被处罚
2025-04-18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开展专项政策解读 加力推进全省交通领域设备更新
2025-04-17湖南大学生创新创业专板开板,首批16家企业在湖南股交所挂牌
2025-04-17男子42岁“提前退休”被罚近40万元:伪造身份证领养老金
2025-04-17受贿、故意泄露国家秘密!钟自然一审获刑13年!
2025-04-17【理赔服务典型案例】温暖守护,理赔无忧
2025-04-16交通运输部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在建勐关高速公路工程项目“3·2”边坡塌方事故挂牌督办
03-25新疆兵团:特色农业“种”出乡村振兴好“钱”景
03-26今日,光明日报福建日报头版头条联合发文,共赞“山海经”
03-25事发长虹路!多人被拦下!
03-25从小城驶向全球,一辆代步车的市场进阶之旅
03-26繁花与音符共舞!贵阳路边音乐会嗨唱贵安樱花园
03-25上海青浦区总工会协同各部门全面推动落实产改新举措
03-26长城基金杨建华:关注AI产业链新变化
03-26阿布扎比打造全球最完整基因数据库 挖掘DNA“数据金矿”
03-25北京今日下午阵风五六级,最高21℃,夜间高海拔山区雨夹雪
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