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百科

首页 > 实时讯息 >

【减重指南①】“甩米线”也能瘦?手把手教你在饮食中巧控体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11:21:00    

【编者按】

当前,全国各地积极推进“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体重管理”成为热词。在彩云之南这个味蕾的狂欢圣地,如何让科学的体重管理与“菌子飘香”的烟火气和谐共生?如何在“晨吃米线,暮饮茶”的日常里轻松拥抱健康?

即日起云南网推出适合“云南宝宝”的减重指南,专访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专家,制定最适合云南人的减重方案。从酸辣开胃的傣味美食,到高原徒步的畅快淋漓,再到科学减重的医学方法,探寻体重管理与地域生活的完美平衡,解锁健康生活新密码。

美食诱惑下的肥胖“警报”

晨光穿透昆明老街的蒸汽,摊主熟练地烫着米线与饵丝;洱海边的白族阿妈将乳扇浸入翻滚的油锅,溅起的油花映着朝阳;西双版纳的傣家竹楼里,柠檬舂鸡脚的酸香唤醒味蕾……在云南,一日三餐,四季烟火,处处都是美食的舞台。

第8届南博会上,云南特色美食令来往行人垂涎三尺。

“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云南的肥胖率目前不算特别高。但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肉类、油脂类摄入增多,云南的肥胖率正逐渐上升,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其中20-39岁人群的肥胖率上升最为明显。”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治医师张晓丽提醒,若不加以干预,预计到2035年,云南现有青少年的肥胖率将翻倍,肥胖健康管理亟待关注。

云南人的肥胖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以腹型肥胖居多,表现为四肢相对纤细,而腹部脂肪堆积,医学上称为“苹果型肥胖”。张晓丽指出,云南人易患腹型肥胖的主要原因在于饮食结构。云南的特色美食种类繁多,如饵丝、卷粉、米线、糯米制品等,这些食物多为精制碳水或高油脂,长期过量摄入容易导致能量过剩。此外,高原环境的独特生理影响也是关键因素,与平原地区相比,云南人基础代谢率低5%-8%,运动耐受性较差,在相同运动强度下,心率比平原人群高10%-15%,最大摄氧量则下降15%-20%。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云南人更易陷入“摄入多、消耗少”的能量失衡状态。

“或许有人会认为,胖些无伤大雅,只要外表看着顺眼,生活不受干扰即可,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张晓丽表示,肥胖绝非仅仅关乎外表的“面子”问题,它本身是一种低度炎症,还会引发相关代谢并发症。最常见的有高尿酸血症、血脂紊乱、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在肥胖人群中的发病率也更高。此外,肥胖还与部分肿瘤密切相关,如结直肠癌和乳腺癌与BMI(体重指数)呈明确正相关。

丰富的物产为云南“宝宝”的健康饮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结合地区特色调整饮食结构

云南物产丰富,天然食材众多,为健康饮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张晓丽建议,结合民族特色饮食,合理搭配云南本地食材,每天摄入多种食物,每周累计超20种,以保证营养均衡。

傣味拼盘 图源西双版纳发布

例如,傣族的酸味饮食不仅能刺激食欲,还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肠道菌群平衡。普洱茶中的茶多酚有助于脂肪代谢,而咖啡因可提高基础代谢率。云南人有鲜花入食的传统,如玫瑰、茉莉泡茶,这些天然花草饮品是高糖茶饮的健康替代品,能减少精制糖摄入。野生菌更是云南的“代谢加速器”,如茶树菇富含 β-葡聚糖,能增强免疫力并促进脂肪代谢,而鸡枞菌因其高纤维、低热量的特点,被认为是健康饮食的理想选择。

菊花过桥米线/米干 赵娅玲 摄

在主食方面,应优化传统碳水摄入模式。例如,食用米线、卷粉、饵丝时,建议先吃蔬菜,尤其是叶菜类,保证蔬菜量大于主食,同时搭配蛋白质食物,如鸡蛋、鸡丝,以维持饱腹感和稳定能量供应。此外,烤土豆、炸土豆等云南人喜爱的高热量食物,可改为水煮或蒸制,减少油脂摄入并适量控制盐分。民族小吃也可进行“轻量化改造”,如用燕麦糍粑代替红糖糍粑,降低升糖指数,同时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在满足口感的同时控制热量摄入。

“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搭配适量运动,在云南独特的生活方式中找到健康与美味的平衡,‘吃得好’与‘瘦得健康’也能同行。”张晓丽表示。

记者:高祎祎 张琦敏

视频:王小羽 娄新月

编辑:崔庆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