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百科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东西协作创新 共助粮食安全!宁夏黄土地上山东小麦郁郁葱葱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30 06:23:00    

4月19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樊庆琦一行三人,从济南遥墙国际机场出发,飞往宁夏。他们此行的目的,是考察一年前带过去的小麦品种长势情况。

“今天预报有扬尘,嗓子和鼻子都干得很,这里的地貌和气候,和山东截然不同。宁夏引黄灌区冬小麦整体上比山东小麦晚熟20天左右,现在这里的冬小麦马上进入拔节期……”从银川河东国际机场出发,樊庆琦和同事一路聊着。车窗外,黄土坡连绵不绝,大风裹挟着细沙扑面而来,目之所及,很难见到土黄色以外的色彩。车行半小时后,一片新绿突然闯进视野。

试种山东麦种长势良好。

“到了,这里就是宁夏永宁县望洪镇宁夏农林科学院试验基地。”樊庆琦一边快步走向试验田,一边对记者说,“迫不及待想看看它们长得怎么样了。”

2023年,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联合宁夏农林科学院,合作申报了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项目内容之一,就是筛选山东省优质高产小麦品种,到宁夏引黄灌区种植,筛选合适品种进行推广。两年间,山东共向宁夏送去小麦新品种40余个。

樊庆琦(右)和张维军查看小麦长势。(李尚周 摄)

“这个品种叶色深,越冬性好,抗病性也不错;这个品种株高不高,但是长得壮实;这个品种‘给点阳光就灿烂’,但要注意抗冻性;这个品种抗冻性特别强,而且早熟,咱们不但要高产优质,还要给夏季复种作物腾时间、攒机会……”试验田里,樊庆琦和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张维军讨论着。

“宁夏引黄灌区光热资源存在‘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短板,而且宁夏冬小麦在品质指标上有待进一步提升。基于这两方面问题,我们进行东西部协同创新。”樊庆琦说。

据悉,山东为宁夏带去的40多个小麦品种,包含高产、优质、抗旱、耐盐碱等不同类型,经过两年种植试验,优质品种在品质指标上优于当地对照品种。“比如在品质的主要指标面团稳定性方面,当地品种面团稳定时间在3-5分钟,我们的品种在5-8分钟,甚至20多分钟。”樊庆琦说,“下一步进行综合评价,哪个适应性好就先选哪个,希望山东小麦品种能在宁夏落地生根。”

实事求是地讲,光在试验田里看长势还不行,能不能大面积推广,还得问老乡。

从试验田离开,樊庆琦团队来到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金积镇,镇上的伊禾农机作业服务有限公司今年种植了临麦9号、青麦11、泰科麦38、山农62、济麦70、济麦108等6个山东小麦品种。“济麦70抗寒抗倒还抗病,泰科麦38虽然长得不高但是很壮……”公司经理谭振龙如数家珍,“目前长势挺好,最终看产量怎么样,好的话明年大面积种植。”

“改良宁夏冬小麦的品质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而且耐盐碱性相对较差。通过项目合作对山东小麦品种的引进、应用和筛选,我们初步筛选出了济麦44、烟农38等品种,它们在丰产性和品质方面表现优异,对提高宁夏冬小麦品质和产量、改良宁夏小麦耐盐碱性将发挥重要作用。”张维军说,“宁夏有247.8万亩的盐碱地,这些地如果种上耐盐碱小麦,对粮食安全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引进筛选适应宁夏生态类型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同时,还要将这些优质小麦品种作为育种亲本,改良宁夏当地小麦的品质。希望两地协作创新,让山东小麦在宁夏落地生根,共同推动粮食安全。”(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 李小梦 通讯员 李尚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