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百科

首页 > 实时讯息 >

AI向餐饮渗透,橡鹿科技杨建成:需求得到验证,行业发展仍处于爆发前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9:12:00    

春节以来,机器人的热度居高不下。从“扭秧歌”“街头散步”“骑自行车”“打太极”到“做咖啡”“主持发布会”“迎宾待客”,人形机器人无疑充当着行业顶流。

即便朱啸虎、傅盛等人接二连三的“炮轰”人形机器人是泡沫,但热钱在流向相关创业公司也是不争的事实,原力灵机、它石智航、智元机器人等在近期都公布了融资动态。与此同时,蚂蚁、vivo、美的等厂商相继布局机器人业务。

在刚刚第112届全国糖酒会上,机器人再度成为焦点之一。其中,炒菜机器人的讨论被推到大众面前。据央视报道,橡鹿机器人携其“AI大厨”亮相糖酒会,以“致敬非遗川菜”为主题,展示了人工智能在餐饮领域的创新应用。

画面中,橡鹿机器人的“AI大厨”在短短几分钟内,便烹制出了四川辣子鸡和麻婆豆腐,吸引了众多参展者的目光。

事实上过去一年会做饭的机器人,正在“卷”进餐饮业。斯坦福华人团队发布的机器人Mobile ALOHA,完成了滑蛋虾仁、干杯烧鸡和蚝油生菜的炒菜视频火爆全网;美膳狮的AI炒菜机器人向湘菜大师杨师傅发起PK,速度比大厨快了一半多,不少网友直呼“太强了”。

据奥维云网(AVC)线上监测数据,2024年我国烹饪机器人线上市场销售额达到2.9亿元,线上销量约14万台,虽同比增长54.4%。资本市场,炒菜机器人概念股一度高涨,不停科技、橡鹿科技等企业相继宣布了融资消息。

去年年底,与橡鹿机器人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杨建成进行了一次对话。据他介绍,橡鹿炒菜机器人主要在三个场景中落地,一是在粉面粥和烧烤店这种非炒制类的产品,增加主食;二是快餐店,从现炒加连锁逐步拓展到现做加连锁;三是正餐,通过大厨、辅厨和机器来实现规模化。

成立于2021年7月14日的橡鹿,目前成熟量产的有7款。据杨建成观察,AI炒菜机器人目前到了批量交付的阶段,不过等到大规模验证形成行业标品大概还要一年多的时间。

B端需求进一步验证

AI可以生成文案、图片、视频,并能像人类一样打开并浏览网页,完成从数据检索、分析到生成报告后,屡次刷新用户的认知。业内也常用“AI一天 人间一年”来形容行业的迅速发展,甚至蔓延至餐饮行业。

在社交平台上,可以看到金鼎轩、素满香等头部餐厅,都在引进“AI大厨”,吸引了诸多网友前去打卡。近些年来,也有不少品牌面向C端消费者推出了炒菜机器人,其中不乏九阳、方太、添可等知名家电品牌,小米米家也曾推出过一款米家烹饪机器人。

从市场反馈来看,境遇却是不同的。C端产品在市场掀起的波澜并不大,相反连锁餐厅、企业食堂等商用场景的需求水涨船高。

小菜园在招股书中透露,2023年就已开始在部分门店使用炒菜机器人,实现操作调味精准、菜品口感稳定,并表示将上市募集的资金一部分计划采购3000台炒菜机器人。

另有报道称餐饮连锁品牌老乡鸡在2021年采购了12台智能烹饪机器人,投放到合肥4家门店试运营。在试运营的基础上“老乡鸡”将在全国1000余家门店陆续投入使用智能烹饪机器人。

站在行业一线亲自研发了7款炒菜机器人的杨建成体感较为相似,复盘2024年的行业变化时他指出,第一个是炒菜机器人的需求进一步得到了验证,主要体现在产品的高复购率和场景分化上;第二个是产品PMF更好;第三个是交付和解决方案的落地能力提升。

2022年自主研发出美膳狮AI炒菜机器人后,橡鹿科技现有小钢炮2K、中钢炮7K、火箭炮400、双联跑400等产品线,已经完成了全国八大菜系及30余个省市地方菜系的数字化传承,并积累了1000余道经典菜谱,实现“真爆炒 锅气足”。

据介绍,产品覆盖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超500家头部餐饮企业是他们客户。在他看来,需求提高的背后是餐饮行业普遍面临的难题,得到了明显改善:一是增收,在辅助门店品类拓展的过程中,实现多时段营业,二是降本,人力、能耗都能得到提升,三是预防人员流动带来的风险。

杨建成曾是香格里拉集团公司的CTO,目前为橡鹿科技董事长,主要负责产品研发、销售管理等,并经常走在一线客户当中,“市场和研发思维体系是不一样的,切换很难,对很多人来说都是挑战,但是相似点都是以客户的需求为第一。”

行业发展仍处于爆发前夜

市场需求爆发对应的则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布局炒菜机器人市场。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近348家炒菜机器人相关企业。

资本市场也快速响应,2024年6月底,不停科技宣布获得近亿元A+轮融资,成立4年已获得4轮融资;7月22日,橡鹿科技宣布再获京东近2亿元战略投资,截至目前,该公司4年融资6轮。

无疑行业内竞争加剧是可以预见的,杨建成坦然表示有确定性,竞争就会很激烈,哪怕这种确定性还处于早期。

作为新兴行业,炒菜机器人还处在早期发展阶段这是行业共识,而何时可以实现大规模推广,有业内人士表示临界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上游净菜供应链系统的完善;二是设备本身能够量产上规模、价格的下降;三是劳动力成本的逐渐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向机器人疯狂涌入的关注,背后都带着AI带给机器人进步的判断。对于AI怎么介入到餐饮环节,橡鹿科技目前的答案是:菜谱复刻、菜谱辅研、菜谱创造。

在杨建成看来,要想“复刻”大厨的水平,炒菜机器人有两个核心指标:一万台机器炒同一道菜口味一致、一台机器炒同一道菜万次口味一致。

据了解,为了这两个核心指标橡鹿投入了大量的研发。比如通过自研的机芯,去攻克AI控温,它能根据食材克重、起始锅温、各地功率的不同,自适应烹饪需要一个最佳温度;在投菜、投料、洗锅环节实现全流程全自动,自研液体、固体、复合料汁投料系统,投料误差<1g。

去年7月初,橡鹿的炒菜机器人向湘菜大师杨师傅发起PK,基于同样的食材双方需要炒同样的三道菜。最终机器人炒制用时3分08秒,杨师傅用时9分32秒。出餐速度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高峰时段的出餐效率,提高商家的翻台率。

味道上,有媒体随机采访了10+路人,大多数人分不清哪个是出自真人哪个出自机器人。今年糖酒会上,橡鹿机器人的“AI大厨”复刻的非遗川菜,味道再次得到诸多观众的认可。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全国餐饮收入55718亿元,增长5.3%。中国餐饮正式迈入五万亿时代的同时,AI炒菜机器人逐渐向餐饮行业渗透,给市场有了更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