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百科

首页 > 实时讯息 >

政青岛 | 构建四级养老服务网络,看莱西如何托起“银龄幸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9 13:54:00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养老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青岛莱西市积极探索创新,以构建“市—镇(街)—村(居)—家庭”四级养老服务网络为抓手,走出了一条具有莱西特色的养老服务之路,让21.4万名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养老服务,真正实现“老有颐养”。在养老服务的道路上,莱西市正不断探索、创新,用实际行动书写着“银龄幸福”的美好篇章,为全国县域养老服务提供可借鉴的“莱西经验”。

构建四级养老网络

让服务触手可及

中午时分,莱西市水集街道社区助老食堂里热闹非凡,阵阵饭香弥漫。76岁的王健华老人像往常一样来到这里,一荤一素一主食,吃得津津有味。“政府补贴后,自己只出两块钱就能吃顿饭,还能和老伙计们聚聚,这日子太舒坦了!”王大爷笑着说。在莱西,助餐服务已成为养老的一张“金名片”。

水集街道前车兰泊养老服务站为老人提供助餐服务。

在河头店镇小雨滴养老服务中心,根据农村老年人的就餐需求和消费水平,每餐定价7—8元,享受青岛、莱西两级财政补贴后,老年人仅需1—4元就能吃上营养丰富、色香味俱佳的饭菜。“为保证饭菜质量,我们建立了‘三员三查’机制:食材可溯源、炊事员持证上岗、督导员定期抽检,并依托‘明厨亮灶’系统全程监管。”市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主任李群介绍,目前群众就餐满意率超98%。

小小餐桌不仅解决了老人的吃饭问题,还成为农村老人的“社交平台”。水集街道养老服务站设置“银龄学堂”“心愿墙”,组织集体庆生、反诈课堂;院上镇举办“百叟宴”,弘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丽馨养老服务中心创新“1112”居家服务模式,每日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配送营养餐,邻里互助的场景随处可见。

水集街道月湖街社区新嘉正养老服务站,老年人在就餐。

从“养老”到“享老”的转变,离不开顶层设计的支持。面对老龄化率高达29.46%的挑战,莱西市以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为契机,构建起“市—镇(街)—村(居)—家庭”四级服务网络——

  • 市级层面,成立养老服务协会,指导宏远健康颐养中心、康馨护理中心等全市27家医养机构提供专业照护,培育出万林健康、丽馨居家等知名养老品牌;
  • 镇(街道)建成11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集成助餐、医疗、托养等功能;
  • 村级依托闲置校舍、幸福院转型137处养老服务站,形成“15分钟服务圈”;
  • 家庭则通过3800余户适老化改造,让失能老人“居家无忧”。

万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史玉波表示:“除了助餐、助浴、助洁等生活照料,我们还为老人做心理疏导,家属的负担减轻了,家庭关系也更和睦了。”

破局医养二元难题

构建融合养老新模式

在社会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大背景下,农村养老问题愈发凸显,其中养老院与卫生院之间的二元壁垒,成为横亘在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道路上的一块巨石。传统模式下,普通养老院因缺乏医疗能力,仅能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等基础日常服务,面对失能失智老人迫切的医疗护理需求时,往往力不从心;而卫生院虽具备医疗服务能力,却无法提供养老服务,且相对较高的收费,也让许多老人望而却步。这一矛盾不仅制约了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也给老年人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莱西市康馨护理中心的工作人员为老人体检。

莱西市敏锐洞察到这一痛点,将“医养结合”工作作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决心打破这一困境。在深入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莱西市积极出台《莱西市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构建“医养结合”政策体系下的住院养老服务模式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这些政策从顶层设计出发,全面统筹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旨在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让老年人能够在一个机构内同时享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和贴心的养老照料。

莱西市康馨护理中心的工作人员为老人服务。

如今,走进夏格庄丽馨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便能深刻感受到医养结合带来的切实改变。在这里居住的刘大爷满脸笑意地说:“在这里住得安心,养老服务中心照顾得好,每天都有人给我们查血糖、血压,药也安排得妥妥当当,还定期体检。”刘大爷的话语,道出了众多老人的心声,也体现了莱西医养结合模式的成功实践。

莱西市在推进医养结合的进程中,全面整合医疗机构与养老资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网络。全市15家基层卫生院以及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均积极开展医养结合工作,为辖区内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长护险服务和健康管理服务,真正做到了医疗服务对居家和养老机构的全覆盖,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直通转诊”的便捷就医模式,大大提升了老年人的就医体验和健康保障水平。

在具体实践中,莱西市探索出多种行之有效的医养结合模式。

  • 康馨护理中心、莱西市人民医院颐养中心依托自身强大的医疗技术力量,打造“医养一体”养老模式,构建起“医 + 养”大健康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在接受养老服务的同时,能够及时获得专业的医疗救治和康复护理;
  • 培国心血管病医院、城关医院等民营医疗机构也充分发挥自身在医疗服务领域的特色优势,积极拓展养老服务业务,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选择;
  • 宏远健康颐养中心则致力于提供“一站式”的养老服务,将医疗、养老、康复、娱乐等多种功能集于一体,满足老年人全方位的生活需求。

这些不同模式相互补充、协同发展,共同发力,让莱西市的老年人享受到了更加全面、优质、高效的医养服务。从最初的养老院与卫生院各自为战,到如今的深度融合,莱西市成功打破了医养二元壁垒,为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成为全国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的典范,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未来,莱西市将继续深化医养结合模式的探索与创新,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让更多老年人能够在这片土地上安享幸福晚年。

智慧赋能多元共治

激活养老“生态圈”

在莱西市民政局的“智慧养老服务监管平台”上,4万多名老人的健康状况、医嘱信息、居住情况等数据一目了然,家庭养老床位、老年人补贴、消防等功能模块不断完善。这个智慧系统不仅是精准养老服务的好帮手,也是服务质量的监督员,全程监督服务质量,确保各项服务落到实处。

莱西市院上镇丽馨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居家护理服务。

在水集街道,老年人或家属通过“云闪付”就能预约订餐、送餐;夏格庄镇网格员借助“青云”微网格系统,半小时内就能响应老人的服务需求,成为乡村养老的“及时雨”。智慧养老的触角正延伸到各个角落,让养老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政策的支持也激发了市场活力。莱西市发布37条基本养老服务清单、25条养老服务补贴实施办法,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可享受运营、建设、床位奖补,在用水、用电、用热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盘活18处闲置校舍,转型为镇街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或养老服务站,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送餐等基本养老服务。

河头店镇小雨滴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董金辉说:“在政府支持下,我们从‘无人问’到‘众人帮’,发展了100多名志愿者,利用节假日和周末开展活动,宣扬敬老、爱老、孝老的美德,让养老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事业。”

随着社会力量的不断注入,莱西养老服务的可持续性不断增强。“我们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方共建,培育了20家三星级以上养老机构、6家3A级以上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李群介绍。

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莱西市的养老服务满意度稳居全市前列,并获评全国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莱西市民政局局长颜培成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以老人为中心,持续深化四级网络建设,推动‘15分钟服务圈’提质扩面,从生活照料到精神慰藉,从健康管理到文化娱乐,提供全方位、人性化的关怀与服务,让更多老人享受‘家门口的幸福晚年’。”

来源 | 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袁超 通讯员 于言朋 刘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