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报】
如何真正通过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来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有一个核心痛点问题亟须得到解答:家校社究竟靠谁来“联”?笔者认为,要建设好“教联体”,需要政府真正发挥好统筹领导作用,形成“政家校社”立体育人局面。
尽管家校社各方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往往由于教育观念互不匹配,教育责任与边界不清,容易导致学校存在“单机运行”的局面,具体体现为工作合力凝聚不够、教育实效发挥不够、监督管理力度不够等。
出现这些问题,根本原因还是各方缺乏“黏合剂”。在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立体育人模式中,要凝聚全民智慧,形成教育合力,都离不开政府这个运行控制中心的统筹协调和系统部署。
政府在完善协同育人模式,促进各方主动履职、融合发力方面,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完善机制。首先,可以建立、完善联席会议制度,成立教育统筹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教育行政部门、公安、检察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职能和资源,督促各方实现真正联动。其次,可以建立三级联动工作体系,整合教育系统心理教师、卫健系统专业医师、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专业人员等区域教育资源,形成“区(县)+镇(街)+村社区(社工组织)”三级联动工作体系。再次,是落实和创新“首问负责”模式,形成发现问题、首先履职、掌握信息、分层工作、信息传递和跟踪问效的流程,杜绝管理缺位、信息中断、联动脱节现象的发生。
二是内外联动。首先整合社会资源,联合学校、社区、企业等共建和改善教育生态环境。其次整合专业力量,指导学校加强家校协作,比如如何为流动家庭、留守家庭、单亲家庭等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如何提升教师的家校合作与沟通能力等。
三是提供保障。一方面为“教联体”建设提供政策和条件保障,对工作方案进行全面、大力的宣传和精准的解读;另一方面,政府部门需要结合相关政策精神和本地的教育实际情况,制定更加具体的、可操作的工作细则和方案,让“教联体”建设不流于形式,而是能真正落地生根。
四是数字赋能。首先,打通跨部门、跨系统数据壁垒,如打造学生综合保护数字监管平台,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数据平台和心理危机预警系统,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其次,可以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大数据平台,力求实现精准、及时、专业的指导服务。
(作者:李联川 单位:重庆市大足区城南实验学校)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禁毒宣讲进体校:青春无毒 向阳而生
2025-04-15总价1.2万余元机票,离起飞还有两月,退票竟收取8000多元手续费!机票退改费用频惹争议
2025-04-15会同芙蓉学校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2025-04-14昆明一商铺起火致8人遇难
2025-04-14四川托普学院召开 2025 年第三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
2025-04-14家校社究竟靠谁来“联”
2025-04-14这位炊事班“兵王”,胸前挂满军功章!
2025-04-14“双百行动”助力县中等职业学校学科建设
2025-04-13@大庆考生 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报名即将开始
2025-04-13刷视频找工作靠谱吗?——聚焦“直播带岗”就业新模式
2025-04-13交通运输部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在建勐关高速公路工程项目“3·2”边坡塌方事故挂牌督办
03-25新疆兵团:特色农业“种”出乡村振兴好“钱”景
03-26今日,光明日报福建日报头版头条联合发文,共赞“山海经”
03-25事发长虹路!多人被拦下!
03-25从小城驶向全球,一辆代步车的市场进阶之旅
03-26繁花与音符共舞!贵阳路边音乐会嗨唱贵安樱花园
03-25上海青浦区总工会协同各部门全面推动落实产改新举措
03-26长城基金杨建华:关注AI产业链新变化
03-26阿布扎比打造全球最完整基因数据库 挖掘DNA“数据金矿”
03-25北京今日下午阵风五六级,最高21℃,夜间高海拔山区雨夹雪
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