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百科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大医生来啦》世界帕金森病日一起全面认识帕金森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06:12:00    

在生活中,或许你曾听闻帕金森病,却总觉得它带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既陌生又心生恐惧。其实,只要深入了解,就能 “知帕不怕”。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由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与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树兰(济南)医院冠名播出的《大医生来啦》节目特别邀请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保健神经内科贺燕主任带我们全方位认识帕金森病。

点击观看视频

帕金森病:神经系统的 “捣乱分子”

帕金森病又叫震颤麻痹,是神经系统常见的 “麻烦制造者”,和人体老化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长,大脑中脑部位的 “小工厂”—— 含多巴胺的黑质神经元逐渐 “减产”,多巴胺分泌越来越少。多巴胺可是人体运动的 “指挥官”,它能让我们运动自如、肢体放松。一旦它不足,人体运动就像失去指挥的乐队,开始 “乱了套”,出现各种运动和非运动症状。

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很有特点。手部可能会出现搓丸样震颤,安静时抖得明显,活动时又减轻;动作变得迟缓,走路像在踩棉花,日常活动也慢吞吞的;肌肉像被拉紧的绳子,变得强直僵硬。而且,他们还可能有非运动症状,比如鼻子变得不灵敏,睡眠中大喊大叫、手舞足蹈,还有顽固的便秘,以及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

帕金森病为何会“盯上”你?

帕金森病的发病是 “内外因” 共同作用的结果。年龄是个重要因素,65 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明显升高,就像身体的 “防御系统” 随着年龄增长变弱了,给了帕金森病可乘之机。不过,年轻人也别掉以轻心,5% - 10% 的患者发病和遗传有关,某些基因突变就像身体里的 “定时炸弹”。

生活环境也在 “推波助澜”。长期接触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就像让神经系统泡在 “毒汤” 里,会增加患病风险,比如务农且不注意防护的人就更容易中招。另外,男性患病的几率比女性略高,虽然原因还不完全清楚,但可能和激素、生活方式等有关。

帕金森病的治疗 “组合拳”

虽然目前帕金森病还不能完全根治,但通过科学治疗,患者能有效控制症状,生活质量也能大大提高。药物治疗是 “主力军”,左旋多巴制剂是经典药物,它能补充缺失的多巴胺,缓解症状。但不同患者、不同年龄,用药有讲究,年轻患者用左旋多巴可能会有依赖性等副作用,所以不一定首选。除了左旋多巴,还有多巴胺受体激动剂、B 型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药物,有些还能保护神经。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开出个性化的 “药方”。

康复治疗也是关键一环。帕金森病患者后期会有平衡、步态、吞咽和语言等问题。康复治疗就像 “私人教练”,通过理疗、推拿放松肌肉,用运动训练改善平衡和步态,靠语言康复训练缓解吞咽和语言障碍,还能帮患者进行认知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让患者更好地照顾自己。

这些方法,帮你远离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虽然难缠,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降低患病风险。健康的生活方式是 “第一道防线”,多吃蓝莓、橙子等富含抗氧化物质的果蔬,能给神经细胞 “穿上防护服”。适度运动也必不可少,老人可以选择快走、打太极等运动,让身体和神经都 “动起来”。

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这些基础疾病也很重要,它们就像帕金森病的 “帮凶”,控制好它们,能减少患病几率。同时,要小心头部受伤,做好接触有害物质时的防护。有家族遗传史的高危人群,更要定期进行基因检测、嗅觉测试等筛查,早发现,早预防。

别再误解帕金森病啦

在对帕金森病的认知上,大家存在不少误区。很多人把帕金森病和老年痴呆混为一谈,其实它们是不同的疾病,帕金森病晚期才出现认知问题,和一开始就痴呆的老年痴呆差别很大。

还有人觉得手抖就是帕金森病,这也不对,手抖可能是很多原因引起的,不是帕金森病的 “专属” 症状。而且,帕金森病不只有运动症状,那些非运动症状同样影响生活,可不能忽视。另外,认为帕金森病患者一定会瘫痪、症状好了就能停药、只有老人会得、保健品能根治等,都是错误的想法。规范治疗能让患者保持自理能力,随意停药会加重病情,年轻人也可能患病,保健品更不能根治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虽然复杂,但只要我们全面了解,就能 “知帕不怕”。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能更好地帮助帕金森病患者,让他们勇敢面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观看本期完整视频

贺燕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保健神经内科主任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高级认知障碍诊疗中心 负责人

山东省医学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 副组长

山东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神经病学组 副组长

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分会 主任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脑功能与数据科学分会 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