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百科

首页 > 实时讯息 >

铺就连心桥 畅通履职路——咸宁市人大常委会“代表行动”助力绿色发展纪实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09:06:00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主线,通过创新搭建履职平台、健全工作机制、深化监督问效,将代表履职的“连心桥”架到群众心坎上,把绿色发展的“履职路”铺向城乡阡陌间,推动各级人大代表当好人民代言人,一场以“代表行动”为纽带的民主实践正在蓬勃发展。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

集中安置点提档升级、中药材和香柚种植基地建设、共同缔造项目开展……在嘉鱼县官桥镇舒桥村的“人民议事厅”内,“人民议事厅”档案记录内容翔实清晰。

“有专人负责档案管理,方便调阅和监督。”舒桥村党总支书记杜耀静介绍,多方智慧在议事厅内碰撞,共议村内事宜,能更好地反映群众诉求,解决群众所需。

人民群众需求在哪里,“议事”就“议”到哪里。

这是市人大常委会在嘉鱼县开展“人民议事厅建设,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改革项目的缩影。去年,该县已开展议事活动43场次,收集意见建议142条,推动解决民生实事110余件。

在咸安区永安街道三元社区联合小区的代表联络点,贴满“微心愿”的红色议事墙格外醒目。

“从垃圾分类点到社区养老食堂,都是在这里‘议’出来的。”永安街道三元社区党委书记刘颖竹介绍,每月15日都会举行“代表接待选民日”活动,居民的“微心愿”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

43名市、区人大代表常态化进驻该社区33个小区,与居民共同商讨小区规划、绿化美化、垃圾分类处理、集体场地租赁、停车费及卫生费收取等管理事项。

通过“代表·选民面对面”,精准掌握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环卫工人等休息、如厕等痛点问题,联名提出建设零工驿站的建议,在楼宇、商圈等人流密集地,建起爱心驿站246个,成为城市暖心的风景。

通过代表履职APP、“码”上找代表等方式,畅通代表网络直通车,拓宽民意诉求表达渠道。2024年,通城县组织643名代表开展选民接待日活动,229名代表向选民进行了工作述职。

人大代表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人民群众。全市高标准建成70个代表之家和371个代表联络站。这种将“脚板民主”与“指尖民主”相结合的方式,铺就了代表和群众的连心桥。

绘就代表全维履职的新图景

引导1620位居民参与民主决策,收集整理居民各类意见、诉求143条,协调解决58条……翻开赤壁市赤壁镇人大代表朱华阶的履职档案,一个个数据背后,是让史笃学一家住进修缮一新的房屋、帮助退捕渔民转产就业的暖心故事。

这生动诠释着全市6030名人大代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履职担当。

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构建全维度履职体系,充分激发代表们的政治参与热情与为民服务情怀。

让代表“议”起来。严格人大会议的议事表决程序,给足代表分组审议的时间和空间,保障来自各方面的人大代表能够畅所欲言。代表们把来自田间地头、工厂社区那些原汁原味的百姓声音带到民主殿堂,让民主决策更接地气、更具民意。

让代表“动”起来。及时调整优化代表小组,集中组织人大代表全员进组、全员参与。代表们进“家”入“站”、进村入户、进楼入企,以小切口入手开展活动,积极倾听群众心声,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主动解决群众难题。

让代表“活”起来。不断扩大代表对立法、监督等工作参与的深度和广度,邀请300人次代表先后参加11部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开展专题询问,助推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增强。2024年交办的2143件建议中,办结率高达92.7%。

赤壁市人大常委会针对代表潘晓南提出的养殖场变压器、杆线等基础设施损坏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积极与电力部门协调,彻底解决困扰企业多年的烦心事。潘晓南感慨地说:“绿色发展就在一件件实事的办理中稳步前进。”

在咸宁绿色发展的主战场,代表们既当监督员又当战斗员。咸安区代表小组连续三年开展“淦河生态体检”;通城县人大组建“护绿小分队”,精心守护5.6万亩生态林。

人大代表的建议,汇聚的是民声,反映的是民意。市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完善“提、办、督”高质量办理机制,让建议“提”得更接地气、“办”得能真满意、“督”得更有刚性,努力做到“民有所呼、必有回应”,以实际行动书写着人民至上的履职篇章。

答好绿色发展的民生答卷

崇阳县路口镇田铺村,县人大代表王伟带领村民发展油茶产业,联合致富能人成立崇阳县超成种养合作社,流转1万亩土地,以“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建起大型油茶基地。

几年来,油茶产业成为田铺村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每到收获季节,漫山遍野的油茶果经过精心加工,摇身一变成为一桶桶晶莹剔透、品质上乘的茶油,畅销全国各地,为种植户带来可观收入。

“在人大代表的引领下,我们田铺村的路修好了,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幸福。”说起村里这些年发生的变化,田铺村村民王胜梅连连称赞。

走进通山县闯王镇汪家畈村的千亩砂梨基地,园区里的砂梨成排成行,梨枝上结满了“金黄色”砂梨。当地群众说:“县人大代表汪立果,他将砂梨变成‘金果’,百姓的生活美好幸福。”

汪立果是通山县人大代表、闯王镇汪家畈村支书兼主任,他带领群众创办砂梨基地1200亩,村里有50户群众专业从事种植砂梨,仅此一项户平均收入达7万元,过上了幸福美好生活。

“老杜,基地发展有啥难题没?”在嘉鱼县高铁岭镇人大第一代表小组的代表们来到嘉鱼先声养殖专业合作社,与合作社负责人杜先声进行深入细致交流,认真听取发展黄鳝产业的具体做法、成效经验等内容。

嘉鱼县人大常委会定期组织专题调研,对政策实施情况进行深度剖析,尤其关注那些可能影响政策实施效果的细节。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实地考察等方式,他们收集企业对政策执行的直接反馈,了解政策在实际操作中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全市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基层,倾听民意,积极为选民谋福祉,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他们的努力下,一个个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一幅幅绿色发展的画卷在广袤的大地上徐徐展开。

今年,市六届人大常委会将围绕“五大行动”,按照“1+N”模式,以小切口融入大主题,组织代表分级分层分领域开展“聚力支点建设·助力打造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代表行动,再次创造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的履职辉煌。

在咸宁大地上,从阡陌田间的“连心桥”到绿色发展的“履职路”,从民主议事的“小场景”到绿色发展的“大愿景”,市人大常委会“代表行动”正在书写新时代的为民答卷,奔向更加绿意盎然的明天。

咸宁日报记者 谭宏宇 通讯员 王艳 郭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