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步入高峰期,业绩“变脸”公司逐渐浮出水面。
曾因“扇贝跑了”被市场高度关注的獐子岛(002069.SZ),先后发布的两份业绩预告中,归母净利润预测值相差上千万。最新公告显示,该公司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187万元,较前次披露值(亏损240万元至480万元),亏损幅度扩大了至少3倍。獐子岛对此表示,修正是由于公司补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1845万元。
包括獐子岛在内,第一财经据公告统计,本月以来,逾10家上市公司对2024年业绩预告进行修正。下修业绩者居多,涉及立方数科(300344.SZ)、德龙汇能(000593.SZ)等,
同德化工(002360.SZ)由预盈逾3000万,“变脸”为最高预亏7500万。此外,也有部分公司向上调整了业绩预测值。
每逢财报季,A股公司频频上演业绩“变脸”,监管亦多次出手严惩。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参考往年规律,4月中下旬至5月初是年报披露及修正的高峰期,部分公司可能借此机会,通过‘业绩洗澡’或调节减值准备等方式集中释放风险。”
“业绩‘变脸’有可能是长期造假的冰山一角。投资者需警惕,这类型的个股或存在财务造假隐患,同时股价会出现剧烈波动。”他说。
獐子岛去年亏损预计超两千万
今年1月中旬,獐子岛称,预计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40万至480万,同比下降127.95%至155.89%,预计扣非净利润亏损9000万至9800万,同比下降2639.29%至2865%。
彼时,公司称,受国内消费终端有效需求偏弱等因素影响,公司的产品收入、毛利未达预期,因长海县海域夏季持续高温、海水盐度偏低影响等影响,养殖成活率不及预期出现亏损。去年年末,公司对相关资产进行减值测算,计提了减值准备。
然而,在最新披露的公告中,獐子岛大幅下修业绩,预计去年归母净利润亏损达到2187万,是前述预告值的4.56倍至9.11倍。去年的扣非净利润亏损幅度亦同步扩大,预计修正后扣非净利润亏损1.13亿元。
为何大幅下修业绩?獐子岛对此解释为,公司此前披露业绩预告时,年报审计工作尚未全面开展,随着该工作推进,经与年审机构沟通,公司补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1845万元,因此对2024年原预告业绩进行修正。
这也意味着,在业绩短暂复苏之后,獐子岛再度陷入亏损泥沼。
时间退回到2014年,獐子岛因“扇贝跑路”事件被市场高度关注。此后几年,该公司多次以扇贝“逃跑”“饿死”等原因为由,计提巨额减值。2020年,证监会认定獐子岛财务造假,2016年、2017年分别虚增利润1.31亿元和2.79亿元,公司和相关责任人因此遭重罚。
上述期间,獐子岛连年亏损。2014年至2017年,该公司四年间扣非净利润累计亏损超8.5亿元,当期分别亏损2.09亿元、4.91亿元、0.28亿元和1.28亿元。
2022年,獐子岛迎大连国资入主,实控人变更为大连盐化集团有限公司。公司业绩回升,次年(2023年)扣非净利润为354.43万元,实现扭亏。
獐子岛的亏损局面还延续到了今年一季度,但亏损幅度较去年同期收窄。
獐子岛最新公告显示,2025年一季度,公司预计净利润亏损100万元至200万元,同比增长71.48%至85.74%。业绩变动原因是,公司推动的国内大型连锁商超渠道开拓取得良好成效,并进一步增加增量业务开发强度等。
同德化工业绩“变脸”由盈转亏
近期大幅下修业绩预告的,还有同德化工,公司从预盈逾3000万,“变脸”为最高预亏7500万。
年初,同德化工在1月下旬披露,公司预计2024年实现净利润3000万至4200万,同比下降90.41%~93.15%,原因是,公司业务所在区域原煤产量同比下降明显,受此影响,民爆炸药产品销售量及爆破业务量明显下降。
但到了本月月初,同德化工的业绩突然“变脸”,调整后,公司预计2024年净利润亏损4000万元至7500万元,同比下降109.13%至117.12%。
对此,同德化工给出多个理由,包括:将自金融机构取得的一般借款利息3593.08万元,部分予以费用化;将交易性金融资产部分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对供应链业务,拟重新测算部分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的可收回金额,并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该公司还提示称,此次业绩预告修正相关数据尚存在不确定性,系长期股权投资和在建工程是否存在需计提减值的情形尚不确定。
下修业绩之后,同德化工4月7日跌停,次日再跌超6%,近几个交易日均收涨,最新收盘价(4月15日)为4.69元/股,当日涨1.08%。
上述公司之外,第一财经据Wind数据和公司公告梳理,本月以来,福光股份(688010.SH)、普元信息(688118.SH)、立方数科(300344.SZ)等均发布了业绩修正公告。
记者初步统计,业绩下修者涉及立方数科、德龙汇能、福光股份等。
具体来看,立方数科此前预计,去年净利润亏损7600万元至9600万元,现修正为亏损1亿元至1.2亿元;其余2家德龙汇能、福光股份,前者原预告净利润为3000万元至4380万元,现下调为1700万元至2100万元;后者原预测归母净利润1005.8万元,现调整为949.4万元,但公司的利润总额大幅上调,由-84.29万元调整为125.16万元,较修正前增加超两百万。
上修业绩预告的公司,则有大禹节水、普元信息等。大禹节水此前预计,去年实现净利润7520.46万元至9024.55万元,现调高至7771.14万元至9275.23万元;普元信息则将2024年归母净利润,由638.54万元调整为654.66万元,利润总额、扣非净利润等指标也均上调。
警惕业绩“变脸”股涉财务造假
上市公司业绩“变脸”,是每年A股财报季里的老问题,监管亦多次对存在违规行为的公司予以警示。
今年财报季里,这一情况是否会有所改善?田利辉认为,2025年上市公司的业绩“变脸”现象预计继续维持高位。究其原因,在外部压力等因素导致宏观经济承压的背景下,部分行业因需求疲软、成本上升等因素,被迫修正业绩预期。
“不过,近年来,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持续提高,即便业绩‘变脸’的公司数量维持高位,但整体来看,其信披透明度和及时性也将有较大改善。”他同时表示。
田利辉认为,上市公司业绩“变脸”,通常反映了公司在财务预测和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具体而言,他说,业绩“变脸”原因多样,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需求变化、成本上升、汇率波动、行业竞争加剧等。此外,也有可能是公司内控不健全、会计估计不当或信披不够透明等原因导致。
那么,财报季里,投资者应如何看待上市公司业绩“变脸”?
田利辉认为,投资者需警惕高波动、治理混乱的“变脸”标的,并关注审计质量与行业风险。
对此,田利辉建议,投资者筛选标的,需警惕资产难以核查的行业、收入与现金流严重背离的企业。同时,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管理层频繁变动、大股东高比例质押等,都可能成为公司治理存在问题的信号。
从监管趋势来看,他认为,监管趋严之下,A股公司业绩“变脸”会得到更加严肃和严厉的治理。监管力度持续升级,会带来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刑事责任追查常态化,从当前情况来看,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监管层正逐步构建多维约束体系,形成全链条追责机制。
A股公司回购热情不减 超亿元大手笔频现
2025-04-16上市险企一季报前瞻:财险净利增长,寿险看权益投资
2025-04-16本月以来逾10家公司下修2024年业绩预期,同德化工由盈转亏
2025-04-15万亿巨头又迎“大将”!业内高管变更日趋频繁,有何特征?
2025-04-15贵州银行:抢抓“村超”流量变现机遇 畅通实体经济“血脉”
2025-04-15陕西西咸新区举行2025年二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暨签约竣工活动
2025-04-15美团外卖薛冰:投入千亿元现金,用透明标准助力好商家
2025-04-15美债利率近期飙升,多家华尔街大行上调黄金目标价,上海金ETF(159830)昨日“吸金”超1.3亿元
2025-04-15班组长与总经理有个“交心会”
2025-04-15恒为科技: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65.92%,拟10派0.2元
2025-04-14交通运输部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在建勐关高速公路工程项目“3·2”边坡塌方事故挂牌督办
03-25新疆兵团:特色农业“种”出乡村振兴好“钱”景
03-26今日,光明日报福建日报头版头条联合发文,共赞“山海经”
03-25事发长虹路!多人被拦下!
03-25从小城驶向全球,一辆代步车的市场进阶之旅
03-26繁花与音符共舞!贵阳路边音乐会嗨唱贵安樱花园
03-25上海青浦区总工会协同各部门全面推动落实产改新举措
03-26长城基金杨建华:关注AI产业链新变化
03-26阿布扎比打造全球最完整基因数据库 挖掘DNA“数据金矿”
03-25北京今日下午阵风五六级,最高21℃,夜间高海拔山区雨夹雪
03-26